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2006年高考 >> 福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30天复习大攻略
作者:新浪教育 来源:新浪教育 更新时间:2005-5-8
fjsedu.com

    离高考只有三十天了,在这段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的时间里很多同学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和复习有关的许多问题顿时袭上心头——该按照原来的复习方法复习呢还是另行一套?是继续大量做题呢还是专攻书本?是丢弱保强呢还是提弱放强?这一连串的问题煞有介事地向大家压来,还真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看,高三某班地学生鸣明就遇到了麻烦。离高考只有30天了,鸣明突然觉得自己还 有大堆的功课没做完,堆积如山的练习册很多依然空空如也。看着满书桌大大小小的课本和参考资料,想想三十天后就要打的那场恶战,鸣明更是愁上心头,脑子里一片空白。于是,一场狂补恶补的考前复习战在鸣明的书桌上拉开了序幕。可是,没有策略的复习哪能顺顺利利就进行下去,心浮气躁的鸣明虽然做起了练习,但他总是心神不定,做着这个,想着那个,这本还没做上几题,又拿起那本思前想后,就这样高考最后的宝贵时光一天一天的过去了,鸣明也在不停的变换和不断的受挫中渐渐失去了斗志,难题为他设置的重重阻碍让他失去了信心,混乱的头脑和杂乱的知识更是让他焦虑不安,于是他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都选择了放弃,因为,在他看来,努力已经没有了用处,最后的这一点点时间太少也太短暂,他已经无从做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了。

  这是一名考生在考前一个月时复习方法和复习心理的真实写照,可能很多考生在考前一个月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在这个例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大家是否都会像鸣明一样选择放弃呢,当时不会,因为下面本书将会把考前一个月的复习大功略一一告诉大家,有了这些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再加上自己的实际操作,一定能让你们顺利的走过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并且最有效的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

  ◆功略一 :统揽全局, 计划先行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度身制定一个计划,它能够为考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复习的进程,把复杂的复习过程具体化。有了明确计划之后,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就更能定下神来,按部就班的完成最后的复习工作,减少因考试临近而带来的心气浮躁和盲目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计划才能够行之有效呢?衡量的标准有三:目标明确,操作具体,容量适度。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内容上,制定计划都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例如考前一个月可以把考前三周划分为一个阶段,最后一周又为一个阶段,考前的三周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再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渐细分最后落实到每一天和每一个小时。内容也可以先粗略的按照科目划分为不同部分,然后又在每个科目上确定最后的复习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复习任务,例如一名考生在考前一个月时为自己确定的数学复习任务为:熟记定理、公式,复习课本重点例题,复习试卷、练习册(过去完成的)中已做标记的重点题目,完成一定数量的新练习,并且为自己确定了每个任务需要使用的大致时间,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时间计划,把他们有效的分配到其中。可以说目标明确就是内容目标和时间目标明确,要完成哪些内容,要花多少时间完成这些内容,考生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操作具体就是考生要明确的知道当前的这个小时自己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把内容目标具体的溶入到每一天,每一小时中。当然制定计划也要容量适度,适合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效率,任务不可过重或过轻,而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当然还需要提醒考生的就是计划不要过于重视形式,例如,计划是应该写成书面形式还是腹稿形式,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能达到“心中有谱”的功用就可以。

◆功略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勤于思考知识、学科之间的联系,思考所学知识与所面临问题之间的联系。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一个归纳和概括,借助各种网络图或结构图来帮助自己思考和记忆。

  这个时候应该重视课本,看书要看细、看全,也要讲求轻重详略,常用的很熟悉的知 识点简单过一遍,理一下思路,加深印象;对于重要知识点,课本标注和一些没太弄明白的内容要抓紧最后一个月的时间巩固加强。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瞻前顾后,积极归来总结,这样就可以把知识的珠串完整的穿起来。

  ◆功略三:查缺补漏,常规练习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在复习临考的最后一个月,考生不宜选择大量的难题偏题和怪题进行练习,另外也不适宜无目的性的选择一些参考资料来练习,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对过去做过的大量练习进行回顾和整理,对易出错的、有代表性的、或者题型较新的习题进行重复学习。当然,不做偏题怪题,并不代表可以不做练习,在考前一个月要坚持练习,但不要急躁,一上来就做很多题,练习时要细水长流,不让自己手生。

  ◆功略四:强弱并进,不言放弃

  考生在最后一个月不能单独复习自己的强势学科或弱势学科,要做到强弱并进,不过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有一定的轻重,在比较重要,或者容易取得进步的学科上可以适当多分配一些时间。另外也可以在自己注意较为集中的时段学习更为困难的弱势学科,在其他一些时段学习感兴趣的强势学科。

  总之,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段很重要的时间,这段时间不算短暂,只要能够踏实地的完成每日的复习计划,在这最后的一个月中必将收获颇丰。

  怎样才能不慌神

  高考让考生们站在了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上,每个人将为自己的前途做出选择和努力,心中偶有紧张、慌乱实为在所难免。看着周围的同学个个满腔抱负,摆出一幅非某某名校不读的架势,着实也让人心中一悸。尤其是进入考前30天,同学们的远大“志向”都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天听说班里的这个“大虾”要考某某名牌,明天又听说名不见经传的“菜鸟”甲乙要冲击重点,一下子各种各样的信息都炸开了锅,以排山倒海之势向你压来,你是不是早已在这热锅里汗毛直立,心烦气燥。亦或为自己的无甚追求,目光短浅喃喃自责,亦或为想进无力,想退无门的尴尬处境愁苦不堪,亦或为同学、老师、父母的庞杂推力无所适从。请你不用慌乱,下面就来教给你平神静气的好方法,在这30天里用好它,保你稳坐钓鱼台,踏踏实实度过去。◆合理期望

  越临近考试,绝大部分的考生对自己目标也越明确,这时大家的方向已开始从某一类大学具体到了某个或某几个大学身上,同学之间也偶尔会交流到这样的信息。虽然交流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交流过程中自然会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比较。一些同学本来有很好的目标和期望,但是和同学一比较,不是得出“自己怎么这么没出息,就这点追求”或“我是不是太 孤芳自赏了,目标是不是太高了”的结论,当然也有同学倒是“定力”“很好”,他们视周围的信息为旁物,只自顾自地向前冲,根本无暇考虑自己的期望是否合适。以上的几种情况,其实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高考本是一场斗志斗勇的角逐,它是需要我们有张有法地来应对的,尤其是进入最后的30天,要保证不慌乱,有序有法的进行应考准备,备好心理的定心丸可是大有必要的。

  经过了前期的复习和多次考试的检查,在这个时候,考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此时大家要稍微花费一点点时间来客观的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给自己设立一个或几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并照此目标努力。此时,心中有了目标,也深知这个目标对自己的合适性,所以就算再遇到同学之间的什么干扰信息,也不会太受影响了。

  ◆目标ABC

  有的时候,我们一门心思地朝着一个目标奋斗,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这就像一场投资,你仅在一方大下资本,所要承担的风险也越大,自然也就很容易感到焦虑和慌乱。理财专家常常会告诫人们,在投资时要学会降低风箱,分散风险,这样才能获得稳固收益。其实高考也如此,大家不用把自己定位为不撞南墙心不死的铁头好汉,不凡作个有勇有谋的江湖大侠。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若不想不自己绕进死胡同,还是为自己留点可以周旋的空间为妙。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在设置目标时,多给自己留些后路,这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受,岂不妙哉!当然这些切都是建立客观分析自己实力的基础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设立一个稳妥目标,一个冲击目标,一个保底目标。这样三个目标三维一体,你就可以安安心心地深处其中,再遇到什么大惊大乱,都不必慌乱心神了。

  ◆无为而治

  大家可能听过《羿射不中》的故事。故事中后羿平日箭无虚发,可一天,夏王指着一尺见方,靶心一寸的兽皮靶子对他说:“请射吧!射中赏你万金,不中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候后射不中。其实高考也像射箭,如果你患得患失,心念不静,也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不凡多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平复自己的心绪。其实一个人的价值本就不是用简单的一两次考试来衡量的,俗话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所以不用担心什么发挥时常或考试失利,尽管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好。

  至于父母、老师、学校的殷切期望或向往已久的夙愿,追求,都可以进行积极的转化,使之变成动力,如果实在无法转变,不如把它们稍放一放,在心理找个罩子把它们封起来,待考试过后再来启开。对于这些,你们可以去追求,但不要苛求,生活中许多偶然因素是人不能料想把握的,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把握好自己,把握好每一天,至于结果,既然是待定的,又何必去强求呢?临近高考的一个月,高考咨询热线中,常常有考生打来这样的咨询电话,虽然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咨询的核心都是相同的,就是最后一两次模拟考中发挥失利,成绩不太理想,非常害怕高考时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有些考生虽然没有失败的经历,但是他们也会为最后的一两次模拟考试担忧,万一要是考砸了,怕它会影响到高考的发挥。

  考生们有这样的担忧并不奇怪,因为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身上的高考压力也逐渐增 加,而且考生考虑到时间有限调整改变的空间缩小了,所以更容易使担忧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其实高考的最后30天,仍然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对担忧进行积极的转化,以积极的心态迎接高考,不过要做到这一切,大家需要有一些英雄的气概,一旦发现这种担忧,该出手时就出手,驱除这些念头,用积极的想法来替代它们。有两句俗语用在这里最为合适“成败不可论英雄”,“心底无私天地宽”,考生们不用为了模拟考的表面成绩而患得患失,卸下思想的包袱,以一份平常心来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

  ◆透过现象看本质

  进入考前一个月时,考生们通常已经参加过了多次模拟考试,对于考试就算说不上是轻车熟路,但也算是身经百战。高三以来的各次模拟考,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实时监控设备,它可以帮助考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尤其是在进入最后一个月时,使考生有条件综合参考多次的模拟考试经历和成绩,为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实力提供了有利的凭据。对于多次模拟考试中心态平稳,成绩较好且稳定(班级和年级比较下的相对稳定)的学生,要充分肯定自己的实力,对高考充满自信,利用这段时间按部就班的进行复习,不需要在担忧上做无用功。对于出现过一两次失误,但是总体状况较稳定的学生,也不必为了一两次失败而气馁,因为多次的成绩才可以有效证明自己的实力,高考的考题是经过大量专业人员论证和检验过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能够比较准确的体现出大家的真正水平,所以只要有实力,就不怕高考的检测。对于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的学生,应该比较高低背后的差异,找出影响考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例如有一名考生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都不太稳定,经过分析,他发现,只要考前期望过高,成绩就会不太理想,找出原因之后,他调整了考试期望,并在最后的一次模拟考试中进行了试验,果真那次考试正常的发挥了水平,最后在高考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多次模拟考试都原地踏步,没有明显的提高或下滑的学生。一方面应当结合老师的指导,继续总结和改进复习方法;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实力也要在心中大致有数,为自己设置合理的高考目标。

  ◆模拟练兵要善待

  很多考生对模拟考试有错误的认识,他们把考后的成绩看做模拟考试的唯一意义,所以在接近高考时,如果临近的一两次模拟考试不理想,往往对考生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影响,其实当考生们能够打开眼界,真正认清模考的意义,成绩的高低对于情绪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越是接近高考,大家的心理状态和高考时就越是相近,所以此时的练兵更有可能让大家发现问题,因此大家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模拟考试的结果,而更应该关注过程,把考试心理,答题技巧,时间安排,知识掌握甚至睡眠饮食都作为关注的着眼点,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可能的时间内通过自身,老师、父母、同学、咨询热线和书籍等多方面的帮助,对症下药,争取进步,对于不容易改善的方面也不用着急,因为每个人都难免有些不足,所以相比之下你并没有处于劣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发挥优势来弥补不足。

  ◆找出盲点真庆幸

  有模拟考试失败经验的考生,其实应该为自己的这些经历感到庆幸,因为他们正好击中了你的盲点,给你指明的补救的方向,不仅不会影响高考,还避免了高考中的失分;所以相比模考一帆风顺的考生,你还占了小便宜,因为模考没有检测出他们的盲点,其盲点可能还藏落在某个角落,而你已经把盲点纠了出来。另外临近高考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一定的压力状况下,只要强度适度,个体的效率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通过一切可行手段,本着积极的心态,突击解决自己的“疑难杂症”,往往会很有收效。

搜索更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我要发表评论
     
     
    我要发表文章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福建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必须注明"来源:fjsedu.com"。
    ②本网注明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 关 文 章
  • 教育部相关人士解读2005年新

  • 经济学文理兼招成热门 学费一

  • 高考志愿热门专业点评:信息

  • 切线公布后省高招办主任首次

  • 05年高考如何备考高考英语新

  • 专家指导:高考冲刺阶段历史

  • 专家指导:高考冲刺阶段地理

  • 专家指导:高考冲刺阶段政治

  • 专家指导:高考冲刺阶段生物

  • 专家指导:高考冲刺阶段政治

  •    最 新 推 荐
    声明:禁止模仿或抄袭本网站页面结构及形式!
    本网为福建省信息量、平均访问量最大的综合性教育网站,为、赛尔网络福建地区授权服务中心,欢迎合作!
    客服热线:0592-5049373 5049378 5049379 合作电话:0592-5049376 传真:0592-5049372
    QQ咨询:363038559 99863752 QQ群:5005855(满) 14502125
    福建招生考试网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350203207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