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
|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5-5-9 14:54:12 【发祝福】【收藏】【在线报名】 |
【】 曾几何时,MBA(工商管理硕士)是人们非常羡慕的一个名词,因为它意味着高薪、高职位。然而,2002年全国MBA联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后,2003年至2005年,联考报名人数直线下滑。这固然与大学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及其他专业学位(如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等)分流等因素有关,但与“读MBA不值了”、“MBA薪水大大缩水”等公众舆论不无关系。
MBA应该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MBA应该在公众中树立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国内知名的几十所商学院院长看法不尽相同。
MBA市场需要细化、专业化、特色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刘志新认为,MBA市场需要细化、MBA需要走专业和特色的道路。
他说,这几年社会对MBA的需求下降,但有些专业方向和特色MBA的需求却在上涨。这几年北航搞了个项目管理专业的工程硕士学位,但有很多MBA学员主动要求搞一个项目管理的MBA。
“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应该适应这种需求;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也要相应地实现多样化和细化。现在全国有很多大学在搞MBA,只有把特色搞好,才能提高整体的品牌。”刘志新如是认为。
刘志新说,我们经常说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样,要真正打造一个学生认可、社会认可的品牌,就要搞特色、专业性的MBA,所以北航搞了航空MBA,国内独此一家,又与北航的优势学科结合。我们通过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现在这个专业已经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
中国MBA的品牌定位及市场导向
南开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玉利对MBA的品牌这样理解:MBA不光是我们筛选学生,学生也在筛选我们。他认为,MBA相对其他专业学位来讲,是先锋性的、侧重高端、综合性的专业学位,而这些特点都要落实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在MBA定位上,我们要培养面向全球的高级企业家队伍,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培养职业经理人及中低层的管理者,这两方面并不矛盾。
目前在MBA教育当中,更多的课程集中在职能型课程。创新型、整合型课程的教学方面,应该加大改革力度。关于市场导向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民助认为,MBA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要有工作做。他们来学MBA,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出路。但绝对不可以市场的导向随意改变自己的MBA教育,不能这段时间社会上追求什么,我们就搞什么。
“MBA教育不是追求短期教育的教育,我们是培养人才,人才经过培养之后,他们将来的生涯是几十年,而不是几年的问题。我们要对市场进行影响,不能完全靠市场拖动我们。”杨民助说,“这种市场应该是未来的市场,是长期的市场,而不是短期的市场。MBA教育一定不能轻视和忽视理论教育。现在有很多学生说,你不要教我理论,给我支招就行了。这样是不对的,这样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MBA进入冬天了吗?
连续三年,全国MBA联考报名人数大幅度下降,中国的MBA是否遭遇了寒冬?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民助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MBA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陌生的英语名词,发展到备受追捧的社会精英的代名词;从招生逐年火爆,到遭遇“熊市”。其实,现在是经过了感性炒作阶段,进入到理性回归的调整阶段。他认为,不应过分强调MBA。现在像会计硕士、工程硕士等等,很多专业学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觉得提到管理教育就是MBA,这是很可怕的。MBA不等于一切,不能把其他的管理教育都打死,不要以为MBA就可以包打天下。 |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
福建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函联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