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实习调查
□选题/策划陈雷谢杨□执行/图片:记者陈雷实习记者谢杨林开平张建新郭石燕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纷纷利用两个月漫长的暑假,走出校园,走进媒体、企业、机关单位实习。他们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参加暑期实习?他们在实习中是否能真正学到想学的东西?这期东南调查也许能给大学生暑期实习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些帮助。
暑期实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参加暑期实习的大学生形形色色,他们实习的单位和工作也各不相同,个中滋味,拿出来大家共同体会吧。
“找个实习单位比登天还难!”
小忠是泉州某大学历史专业大三的学生,他说:“找个实习单位比登天还难。”
学校就快放假了,小忠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边拜托他的亲朋好友四处打听哪里有暑期工的消息,一边也是自己到处在寻找实习单位,把自己的简历和寻找实习单位的帖子贴到招聘网上,每天定时上网去看。但一个月过去了,结果让他失望。
找不到实习单位,小忠只好回老家了。可是,在家里也没事干,小忠觉得无聊。一周后,小忠决定回到学校继续找工作。
小忠决定拿着简历到街上一家一家地找实习单位。小忠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一家营销公司里的遭遇。
早上刚上班不久,小忠来到这家营销公司,找到一楼接待处,问要不要实习生。接待处的小姐说,这里只是接待处,要不要实习要去问秘书处。于是,小忠兴冲冲地跑到了秘书处,秘书处的人说,招人都是人力资源部的事,要到那里去问。小忠又跑到人力资源部。上班时间,人力资源部一个人都没有。“都去开会了!”旁边一个人告诉小忠。于是,小忠就在办公室门口等着。一直等到了快下班的时间,人力资源部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小忠赶紧上前去问了一下。这个中年男子说,公司现在确实在招人,但并不需要实习生。听到这样的答复,小忠只好离开。
暑假中急于寻找实习单位的大学生们,经常会到人才招聘网上寻找目标(陈雷 摄)
实习中她被“性骚扰”
小惠(化名)是上海一所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大三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的她想着要找家企业实习,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与其他同学艰难寻找实习单位不同的是,天生丽质的她很快就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实习。
可实习没多久,烦恼就来了。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我就发现我这个部门的副经理有点问题。看我的眼神很不对劲。”小惠说,“我听同事说,这个副经理是个单身汉。”
一天晚上,这个副经理告诉小惠,说有一个应酬,让小惠一起去。当时,小惠没多想也就去了。去了也确实是个应酬,小惠也就没太在意。可是,没想到这个副经理喝醉了,应酬完了,就请小惠去他家喝咖啡。
“他说,他买了一些古巴咖啡豆,很不错,他要煮给我喝。”小惠说,“因为我就在他手下实习,迫于无奈只能答应他。当时已经深夜十二点了,而且我发现他已经喝醉了。”
在一次人才供需见面会上,即将就业的大学生们积极地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陈雷 摄)
小惠跟着这名副经理到家喝了几杯咖啡后,小惠说已经很晚了,要回家。
“没想到他却说,这么晚了,还是别走了,今晚就留下来吧。”小惠说,“他说着就向我走过来,伸手要拉我。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我妈打给我的。我就借口说男朋友来接我,要走了,转身打开门一溜烟地跑了。”
问卷调查
半数以上学子暑假实习过
记者在泉州的各高校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6份,调查范围涉及不同高校中的各个专业和各个年级。
通过几天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52%的大学生选择利用暑假实习。
■52%暑假选择实习
在第一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暑假?”有52.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实习”这个选项,有2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学习进修”。(如图屹)
■实习目的:为了留在实习单位
在问题二:“你的实习目的是什么?”有高达6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为了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只有10.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想多学点东西。(如图亿)
在这一问题中,记者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回访时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了目前严重的就业压力。
泉州某大学广告专业大三的学生小王告诉记者,选一家自己喜欢的实习单位开始实习工作,通过在这家单位良好的实习表现,让单位看重你,毕业以后就很有可能留在这个单位工作。
“不然,现在找一份好工作真的是太难了!”小王说。
但是也有和小王不同的观点,学中文的小李却觉得,实习主要还是要积累“实战”经验。小李认为,只要有本事,到哪里都会有用人单位聘用你的。
■找满意的实习单位较难
在“进入一家心仪的实习单位是否容易?”这个问题上,只有7.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容易”,17.6%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比较容易”,有54.2%的人选择了“比较难”,还有20.8%的人选择了“很难”。
在问题“如何找到实习单位?”中,选择“托朋友找关系”占44.3%,其次是选择“学校帮忙联系”,占33.4%,剩下得22.3%则是“自己找”。(如图役)
计算机专业的小张已经毕业走进工作岗位了,他从大学一年级的暑假开始实习,四年的大学一直坚持着。从他以往寻找实习单位经验来看,一些中小型私人企业一般不需要实习生,所以很难进得去。大型企业对前来实习的大学生也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而机关单位如果不是学校帮忙联系,就是要找熟人。即使是这样,也不好进。
随后,记者走访和电话采访了泉州的几家私人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得到的答案除了公司从来没有收过实习生外,就是公司不需要实习人员。
问及原因,某汽车销售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部门经理称,公司方面认为实习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效益,而且公司还要为他们做的事承担一定的风险。
■要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
在“你是否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的问题中,54.5%的被访者都肯定地选择了“会”。选择“不会”的占24.5%,而有20.7%则是觉得“无所谓”。
■实习中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在关于“在实习过程中,你觉得是否能学到真正想学东西?”的调查中,选择“不能”的只占13.5%。选择“能”和“能学到一点点”的各占47.7%和38.8%。
相关链接
实习:三个适宜两个忌讳
1.宜主动出击
找实习岗位和找工作一样,要讲究方法。公司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实习机会,可以主动和其人力资源部门联系,主动争取实习机会。可特别留意正在招聘人选的公司,说明其正缺乏人手,在没有招到合适的员工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暂时选择实习生替代。
2.宜知己知彼
求职信和求职电话要稳、准、狠,即稳当地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大背景及所申请岗位的要求,准确地阐述自己的竞争力,自信自己就是对方要找的人;同时很诚恳地表现出低姿态,表示实习的热望和决心。此外,规范的简历,良好的面试技巧都有助于提高实习成功率。
3.宜避热趋冷
寻找实习单位时,宜避开热门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发布网站,勇于找冷门公司,回避热点信息和实习高峰期,实习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4.忌免费午餐
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双赢关系,主动跟对方说我不要钱来干活是很糟糕的开始,说明自己缺乏自信。有价值的付出一定要有价值的回报,不存在施舍性的实习岗位,能够为雇主创造价值的实习生才是对方所需,而理性考虑到实习生价值的单位会给予实习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5.忌盲目实习
未来求职拼的是专业度而不是态度。谋职实习不应是简单的劳动经验积累和态度培养,比如端盘子一类的工作,可能会增加挫折体验;与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在未来求职竞争时含金量很低,从找工作的角度,这样的实习弊大于利。
利用实习达到双赢
大学生实习时缺少指导,企业用实习生时也有诸多顾虑,在泉州目前缺乏利用实习生资源的前提下,如何让企业、学生在暑假实习中达到双赢,早报特别邀请专家为你解答。
专家:黎明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副教授林高峰
暑期实习就是要“做牛做马”
眼下正是高校学生参加暑期实习阶段,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出来实践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赚钱,希望赚到的钱能补贴日常之需,有的是为了将来更好找工作,给自己未来寻找工作添加砝码,增加工作经验。
还有的学生暑期实践是为了攀比,只因为找到了知名企业或是事业单位实习而感到无比高兴,从而满足其虚荣心。
对此,黎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的副教授林高峰认为,不管你怎么实习,在哪里实习,还是实习什么样的工作,总之一点就是实习的心态要摆正,千万不能盲目跟从。
“有的学生出来实习会抱怨老板天天叫他去跑业务,累得满头大汗,又拉不到顾客。或是叫他们在公司整理资料看看书,也不教他们业务的知识。”对此,林老师认为,暑期出来参加实践的学生由于是短期的实习,公司不可能把很重要的工作交给那些不熟悉的员工,再说实习当中很多还涉及到公司的商业机密,所以老板叫实习的员工出来跑业务很正常。
“那些师范毕业的学生在中学课堂实践的时候,学校也不会把关键的课程安排他们去上,尽管他们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经非常熟练。”
林老师建议,出来实习的学生不要太在乎眼前利益,不管老板如何对你,最起码可以增加自身的工作经验,增强与领导和同事的交往能力,增强自己办事的能力,这对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还是利大于弊。
实习不要看重报酬
“既然抓住暑期出来锻炼自己,找个跟自己专业相对口的企事业单位来实习,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检验实践,这对于自己将来无论走上工作岗位,还是建立人际关系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林高峰老师说。
他指出,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知识书面化比较强,理论性也比较深刻。所以必须要把所掌握到的知识进行“消化”,也就是对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学会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但不可否认有些同学暑期实践仅仅为了补贴开学的学费,或是减少家庭的负担,一时寻找那些眼前可以看得见的利益,我认为这样的实习心态是不可取的。”
林老师有一位学生今年刚好念完大二,在学校所读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暑期她也出来找实习单位,但她找的却是保姆的工作,每个月能得到500元的报酬,虽然可以得到报酬,却跟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相干。
“实习应该谨慎行事,眼光要放高一点,不要只在乎眼前的一时利益,毕竟她将来不可能靠保姆这个职业吃饭。”
眼高手低不利实践
“你别看在社会上那些整天穿着西装革履,胸前挂着领带,手提公文包,脚裹油亮皮鞋,整天在大街小巷里窜来窜去的,似乎整天没有事情可做,其实他们干起活来很踏实,也很‘卖命’。”林高峰副教授坦诚地说,其实那些出来跑业务的学生有的还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他更佩服那些跑业务的大学生,因为他们至少懂得做事情要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没有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会给公司和顾客留下很糟糕的印象,那些频频在各大公司里面跳槽的人为什么会令用人单位讨厌,排除一些公司方面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人自身存在着不少问题。”林老师认为。
林老师举例说,他曾经带领过秘书专业的学生到某档案馆去实习,刚过来两三天,学生实习还是挺认真的,不管是整理资料还是分类文献都做得有条有理,可过了几天,他们工作就很不认真了,甚至有时候连上班也不准时了。
“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跟学生的动机有关系,他们心情浮躁,眼高手低。”林老师称,后来学生给实习单位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相关新闻
利用实习生人力资源泉州还是空白
社会力量在帮助和推动实习生找到满意的实习单位,泉州仍然是个空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都有专门的中介机构或是咨询公司来为在校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
钱华东告诉记者,上海市政府每个月都付给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实习生几百元的报酬,要求这些实习生在一个单位内实习要达到半年以上。在泉州的各个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但却没有“实习指导中心”,社会上也没有这个行业,这种空白对利用大学实习生这块人力资源来说都是个空白。
“通过半年的实习,大学生就能对一个行业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都很有好处。”钱华东说,“可以达到企业和实习生之间的一种双赢的沟通。”
人才供需见面会上,大学生积极推介自己
实习生是块“肥肉”
专家: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顾问钱华东郭勇燕
在谈到大学生假期实习这个话题时,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顾问钱华东和郭勇燕谈到更多的是政府和企业应如何正确对待前来实习的大学生。
“历商”对大学生很重要
“现代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要有‘智商’、‘情商’以外,还应注重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历商’。”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收实习生时,会问你以前有没有实习过等等问题。“同样的问题,有些企业只是想知道实习生是否有实习经历,有的则是在试探实习生是不是够机灵。”
钱华东说,其实不少单位还是注重实习生的“历商”。他建议大学生在学校应该尽量参加社团的活动,能参加有经济行为的社团更好。这种社团对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十分有好处。
企业要正确对待实习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泉州的一些企业不喜欢招实习生,或是不会让实习生从事比较重要的工作。
“实习生和企业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矛盾虽然存在,但是企业应该端正态度。”钱华东说,“大学生作为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却没有社会经验的群体势必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如何正视这一个群体,并给予公平的对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钱华东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从学校到就业的一个过渡期。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是一个具有一定知识结构的群体。如何把这个人力资源好好利用起来?他认为,实习大学生报酬较低,而且受过高等教育,素质高,有潜力而且较好管理。企业能够吸纳这些大学生到单位工作,加以培训和正确的引导,这不但能给大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而且能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大学实习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郭勇燕有自己的看法。
郭勇燕认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能提高用人单位的文化含量。如果企业能好好培养这些实习生的话,以后就不愁招不到好人才。
“有些实习生反映,即使进入企业实习。一些企业怕泄露商业机密或是其他原因,不让实习生从事一些可以真正得到锻炼的重要工作。”郭勇燕说,“其实,这反映了一个企业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如果一个企业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实习中建立人脉关系
从大学生本身来讲,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为今后找工作打下基础。实习中如果目的明确,能为今后找工作埋下伏笔,毕业后找工作会少走很多弯路。
郭勇燕说,大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的时候,可以同时确定毕业后寻找工作的目标。如果实习单位就是你今后就业的目标,那么通过实习,你就可以熟悉这个行业,如果表现好的话,实习单位就很有可能把你留下。实习期也就是试用期,毕业后的就业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面对一些实习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怨言和态度,郭勇燕建议,实习生应该抱着一种挑战、学习、磨练的心态来对待社会实践工作。郭勇燕举了一个例子,肯德基在找助理时,应聘者第一天上班的工作就是清洗洗手间,不停地洗,要洗到洗手间里没有一点味道为止。这种做法就是为了考验应聘者是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否适应这个工作。
“在象牙塔里呆久了,难免会不适应社会上辛苦的工作生活。但这是不可避免的。”郭勇燕说,“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建立人脉关系,这是大学生最欠缺的。学习如何跟同事、上级、客户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