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大的教育网站
站内搜索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考试中心 > 文章正文
高考作文能不能用网络语言?
作者:fjsedu.com 来源:fjsedu.com 时间:2005-8-26 发送祝福】【加入收藏】【在线报名
fjsedu.com教育部有关官员日前表示,网络语言不应该出现在高考作文中。他认为,高考作文检测的是学生与教材结合的语文应用能力,考的是书面语表达形式,应该遵循平面语体的规范。另一名专家则表示,一些流行网络语言如“过眼云烟”,很快就过去了。
(8月23日《新京报》)

  说作文应遵循平面语体的规范当然不错,但在实际运用中,鉴于作文本身特有的个性化表达方式,这一由思想转化成书面文字的应试科目却往往会因人、因时、因题而异,语体“规范”,实则只是一个方向性路标,并不代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细则,更不能成为简单、笼统地处理个性化思想、文字的教条。

  没有人能否认这是网络时代。网络改变了很多东西,生产、生活、休闲、交流方式等等,也由此产生了网络文化、网络语言。毫无疑问,单就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来看,网络语言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传统“规范”语言的颠覆和“革命”。它有过于前卫和特立独行的一面,但更多时候,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网络语言,却依然显示了具有普适性的生命力和超时空的穿透力与感染力,它们甚至成为年轻一代、网民一代的语辞运用中坚,有不少更是成为口耳相传,被频繁、密集使用的“新经典”语汇。像“MM”、“88”、“我晕”、“菜鸟”、“恐龙”之类,语词结构简单易懂,表现传神且琅琅上口,如此彰显着一定人文创造力的网语创造,不流行才怪!

  正是因为其新鲜而活泼的文化美感,网络语言早已在文学作品以及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中被大量使用,其实际效果如何,读者自有公论。试问,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作文、高考作文中设槛拒绝网语,是否有过于“独断”和片面之嫌?在一个鲜活、传神、经典的网语词汇和一个虽然文绉绉但知者寥寥的“古典”词汇之间,为什么只能让正处于个性张扬期、思想活跃期的学生被动选择后者?如此规定是否有刻板和与时代脱节之嫌?

  至于说到“流行语言”如“过眼云烟”、“很快便过去了”,尚待时间检验,现在下结论未免过早。当然,从文化终极意义上讲,又有几种语言能够不成为过眼云烟呢?即便是盛极一时的拉丁文、希伯来语,即便是《诗经》、《楚辞》所载之彼时民间流行语,不照样被历史“风化”成“语言化石”吗?可它们奠基和创造的煌煌文化盛景却依然成为不朽的文化标本和历史经典,它同样不妨碍后来者为了一探先人幽秘,而自愿研习。专家和“规范”制定者们,能无视语言世界里的客观真理吗?在笔者看来,倘在若干年后,人们从文化或语言的视角解析盛极一时的网络时代,猛然发觉,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直窥其里、与之匹配的语言、文化文本时,那才是真正的大悲哀!
搜索更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发表评论--
    福建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必须注明"来源:fjsedu.com"。
    ②本网注明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福建招生推荐展示
    相 关 文 章
  • 湖北:武汉大学今年招收华侨

  • 山东高招:专科二批开始重新

  • 勿以高考成绩奖惩校长

  • 高考落榜心结难解 落榜生自

  • 河南:高招大幕昨日落下 42.

  • 江西:二专缺额院校志愿填报

  • 北京市民建议取消高分复读

  • 江西:二专缺额院校基本完成

  • 河北:专科二批B开录 专科二

  • 河南:230余所院校重征志愿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广告招商] | 免责声明 | | 最新招聘
    电话:0592-5049373 5049379 传真:5049372 QQ咨询:363038559 QQ群:5005855(高考) 14502125
    主办:福建招生考试网信息传播中心 本网自有资料,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机构禁止转载!
    福建招生考试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