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大的教育网站
站内搜索
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考试中心 > 文章正文
志愿扎堆为何一再“侵袭”高招
作者:晨报网 来源:晨报网 时间:2005-7-21 发送祝福】【加入收藏】【在线报名
fjsedu.com 千挑万选还是"撞车"
   华师一附中应届毕业生叶小舟,高考前的理想是华中科技大学。6月25日,成绩公布,563分。“这个分被华科大录取的可能性很小”,叶小舟的父亲叶同春回忆,当时全家人立即形成此共识。
   随后几天,全家人拿着招生手册,参照近3年高招情况,逐一分析和华科大差不多水平的学校。不敢选往年热门,一家人将目标锁定在东北、西南等“较冷”地区,最后选定四川大学。
   川大去年在鄂理科投档线仅高出我省重点线1分,比华科大低49分,而叶小舟的考分高出今年我省重点线39分。家人认定小舟成功上川大的几率应该很大。
   “结果出来简直傻了眼。”叶同春说,得知孩子分数高出“忍痛割爱”的华科大投档线2分,而低于“千挑万选”的川大1分后,全家后悔不已。
   虽然最终川大追加了在鄂招生人数,叶小舟也被录取,但经历“劫后重生”的叶家仍心有余悸,“怎么躲都躲不过‘扎堆浪’。”
   集体掉进外省扎堆浪
   今年,一群“叶小舟”们集体躲避去年过热的本地高校而涌向外地高校,却掉进了另一个“扎堆陷阱”。
   西安交通大学今年在鄂理科投档线为574分,比武大还高出4分。而去年,该校理科仅561分,刚够重点线,落后于武大47分。
   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一批去年录取线仅与我省重点线持平的外地高校,今年都“卷土重来”,高出重点线20~50分。
   华师一附中高三某班班主任汪鲁强分析,因今年我省高考分数偏低,学生担心去年省内“扎堆”情况重演,于是将目光投向省外。又为规避“扎堆”风险,很多考生不敢填报去年较热的学校,而选择了去年的“冷门”,结果相当多本省优质学校因生源不足导致分数降低,而一些外省“冷门”学校反被催热。
   “预估分数线”左右考生志愿流向
   武大招就处处长钱建国坦言,“预估分数线”正扮演着左右考生志愿流向的重要角色。尽管高校、专家一再强调,分数线不是“估”出来的,而是“填”出来的,但考生、家长还是将预估分数线当作填报志愿的唯一参考,导致填报失误。从录取结果看,不少预估线偏低的高校,实际录取线走高;而预估分数线偏高的高校“吓跑”了不少考生,导致录取线走低。
   6月28、29日,同济大学接受咨询时说:“理科录取分数线估计在594分以上,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需要615分以上。”一考生听后吐了吐舌头,扭头便走。但从实际录取情况看,同济大学在鄂遭遇“滑铁卢”,理科录取分数线仅为524分。
   钱建国认为,有些中学经验不足、导致个别高校志愿“拥挤”,也是省外分数线走高的原因之一。据悉,有的中学为规避风险,抱着侥幸心理鼓励考生填报省外高校,甚至出现两三个中学填报同一所省外高校的考生数,已超过该校在鄂招生计划数。
   志愿扎堆高校并不总是“喜笑颜开”,某招办主任坦言:“高招录取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年年都要招,今年扎堆,明年必定回落,分数线忽高忽低最易造成生源不稳定。”
   专家评析---
   设置“并列第一志愿”规避“扎堆风险”
   武汉大学招就处处长钱建国认为,知分填志愿到今年已走过两年,可谓“有经验,无规律”。现在各高校应尽量找准自己的位置,尽量将本校的录取分数段稳定下来,这样才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避免分数线大起大落。
   “知分填志愿是为减少风险,但风险无法消除也说明招生制度上存在问题。”汪老师分析,现行的招生制度是“志愿优先”原则,即高校招生是按所有考生第一志愿进行高分优录,录满为止。
   “对学生来讲,这无异于赌博。”汪老师认为,“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让高分学生填报志愿时必须考虑所填学校的报考人数,而这其中的变数又无法预料,人为增加了考生报考风险。
   那么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呢?武汉大学招就处处长钱建国力主并列设置两到三个第一志愿。
   钱建国说,考生最希望满足的还是第一志愿,如果能并列设置两到三个第一志愿,且形成一定坡度,基本上能完全解决志愿扎堆的矛盾。他举例说明,假如北大、清华各在湖北招100个学生,理论上第101名考生填报北大都有可能落榜,因为很有可能出现这种状况:前100名考生志愿全部扎堆北大。如设置并列志愿,前200名考生填报北大、清华,录取肯定没问题。
   钱建国介绍,武大近几年在湖南省的录取分数线一直比较高,且没有起落,就是得益于湖南省“两个并列第一志愿”的填报政策。今年,江苏省也开始设置两个并列第一志愿。
   另外,宜昌地区今年试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不仅知己,还能知彼,能够在有效期内动态调整志愿,尽可能地减少志愿扎堆。(来源:晨报网)
搜索更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发表评论--
    福建招生考试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必须注明"来源:fjsedu.com"。
    ②本网注明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福建招生推荐展示
    相 关 文 章
  • 第一志愿报福建工程学院高分

  • 高考填报志愿案例分析第三篇

  • 2006年各省高考填报志愿时间

  • 高考填报志愿案例分析第二篇

  • 高考填报志愿案例分析第一篇

  • 福建:2006年填报志愿的机会不

  • 高考落败者的自白:高考没有

  • 高中班主任自白:儿子高考志

  • 省高招办组织再次填报“本三

  • 福建省内多数高校录取线创新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广告招商] | 免责声明 | | 最新招聘
    电话:0592-5049373 5049379 传真:5049372 QQ咨询:363038559 QQ群:5005855(高考) 14502125
    主办:福建招生考试网信息传播中心 本网自有资料,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机构禁止转载!
    福建招生考试网 版权所有